今年以来,兴宁区法院持续发力推进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工作,在已有“1+1+3+N”(1中心+1目标+3原则+N项措施)执源治理工作模式上,坚持系统观念,引入社会多方共同治理,完善审执衔接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涉抵押保全财产的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具备债务清偿条件的案件以及涉有履行能力企业被执行人的案件开展执行前端实质性化解工作,确保合法债权实现在执行前端。
探索构建社会第三方深度参与的执源治理工作格局
执源治理的时空定位决定其是一项与合法债权确认程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工程。要使执源治理发挥应有功能,就要构建起多元化纠纷调解、审判、仲裁、公证、当事人、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度参与的执源治理工作格局,打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诉讼裁判调解与执行前处置债务人财产以实现合法债权之间的链接路径,构建衔接顺畅的合法债权执行前得到清偿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随着兴宁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成效凸显,加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本较低,越来越多群众、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选择以诉前调解或公证方式确认债权,执行案件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为打开纠纷实质性化解新局面,兴宁区法院执行局积极与诉讼审判部门、公证机构、多元化解纷机构、阿里集团、京东集团、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开展执源治理讨论调研,探寻由当事人在诉前多元化纠纷解决阶段、裁判调解阶段、公证仲裁阶段通过协商合议方式将抵押、保全资产交由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处置变现用于清偿合法债权的可行性。并在调研论证基础上,探索选择涉抵押资产和保全资产且具备资产处置条件的案例,在各方当事人在诉前调解阶段充分协商且自愿达成合意的基础上共同将抵押、保全资产交由共同选择的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变现用以清偿合法债权的“一盘棋”执源治理工作格局。目前,该院正在探索的由社会多方参与化解的执源治理目标案件约有220件。
加强审执衔接环节履行资产排查减少恢复执行案件
执源治理的终极目标是合法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矛盾纠纷。执行案件在种类上主要包括执行实施类和恢复执行类案件。今年以来,兴宁区法院进一步加大审执衔接力度,打通审判、执行阶段资源共享与信息壁垒,及时搜寻诉讼阶段涉财产保全的案件,在审判部门作出生效裁判文书后,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利用保全措施威慑力,采用裁判文书附带提前告知不履行后果、预罚款告知书、预拘留告知书、预拍卖告知书等措施,督促债务人依法主动履行义务。在此基础上,该院梳理终本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当前所涉诉讼案件情况,一旦确定在诉讼阶段有债务人向终本案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支付案款,即向审判部门提取案款用于清偿终本案件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债权,让终本案件无需进入恢复执行程序就能实体化解,最终达到减少该类案件数量的目标。
今年2月中旬,该院通过审执衔接排查债务人履行资产措施,发现在一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陈某向原告徐某履行了案款684274.32元,而徐某正是该院37件合同纠纷执行系列案的被执行人,因前期查控徐某并无财产可供执行,系列案执行陷入僵局,案件终本结案处理后部分申请执行人要求恢复执行。该院执行局掌握线索后立即提取案款684274.32元依法分配给37件合同纠纷案的申请执行人,促使该系列案得到实质性化解,也收获了群众好评。
针对性跟踪类案促使债务执前清偿
今年以来,兴宁区法院针对企业单位尤其是具备履行能力的企业作为债务人的案件进行类案跟踪,从审判阶段作出生效裁判文书起,该院通过审执衔接裁判文书附带告知不履行义务后果、发出司法建议函、与有关部门共同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等方式提前介入,督促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及时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争取在执行前端实质性化解一批企业作为债务人的案件,用柔性方式实现合法债权同时降低执法过程中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据统计,自去年“1+1+3+N”执源治理模式实行以来,兴宁区法院通过执前跟踪类案督促履行的方式,提前介入处理涉企业被执行人的纠纷121件,多数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前得到实质性化解。
当前,我们的法治社会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执源治理是改革中一项推进人民法院事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为科学论证和探索执源治理的有效途径,兴宁区法院将不断丰富和完善“1+1+3+N”执源治理工作模式,以更加系统谨慎的思维谋划执源治理各项措施,努力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执源治理工作格局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