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我区政法系统严格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突出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引导全区政法干警向身边榜样学习,汲取前行力量,努力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政法新贡献,本报从今日起,特开设《与全国先进个人面对面》《与全国先进集体零距离》栏目,隆重推出我区政法系统全国先进个人、政法系统全国先进集体先进事迹,敬请垂注。
荣誉小档案:
兴宁区法院立案庭先后荣获“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称号。
2月28日上午,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大门上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3个红色大字,在明媚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8时10分,来自江苏的花先生拿着一沓材料走进了立案庭,在党员先锋岗值班干警的指引下,径直来到7号窗口,递交起诉材料。
“材料可以了,只是起诉书上缺少被告的身份信息,能提供吗?如果不能提供,我们法院可以帮您发函查询。查到之后,您还要过来将被告信息补充完整。”诉讼服务中心干警小谢认真阅看资料后,细心告诉花先生。
“想不到工作人员那么热情,想不到那么顺利。”花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到法院起诉,来的时候心里还直打鼓,结果不到一刻钟就办好了。
与花先生有着同样感慨的还有当天来自凌云县的杨自发。
因为拿不到被拖欠的工钱,杨自发将雇主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支付3万元工钱及利息3000元。
“案情简单,双方都有调解意愿,所以就召集他们一起来进行诉前调解。”在诉讼服务中心老政法调解室,退休老法官覃绍星一边招呼双方当事人在圆桌旁坐下,一边告诉记者。
了解事实,查看证据,商量调解方案。半个小时,被告方答应从3月份开始每月支付2500元,余下款项今年底全部支付完毕。
打印调解协议,法官确认双方调解协议后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定书,一起拖欠工钱纠纷案件就这样在诉前化解。
“老政法调解室是‘引进来’的其中之一。”立案庭庭长党建军告诉记者,立案庭将“枫桥经验”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聚焦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兴宁特色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多元解纷体系。
一方面,在辖区矛盾纠纷多发地区成立11个特色巡回法庭,并以此为基础,与辖区各部门成立11个联调中心,主动参与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
另一方面,设立多元化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先后成立全区首家公证机关司法辅助中心、全区法院首家律师调解工作室、老政法调解工作室,积极引入族老、心理咨询协会、婚调委、商会、工商联、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等8个调解组织和56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大厅参与调解,形成诉前“1+8”解纷体系。
“走出去+引进来”带来哪些可喜变化?有数字为证。
2021年,11个联合调解中心和驻村法官共参与调解案件占全院一审民商事收案11.6%。第三方共参与调解案件8379件,调解成功4117件,成功率为49.1%,平均调解时长7.77天。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兴宁区法院作为率先在全区法院试点启动民事诉讼制度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法院,立案庭通过建立“分调裁审”一站式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为简单案件开辟快速审理通道。
2021年,兴宁区法院民事速裁团队共化解案件10267件,办理一审民事案件的78.2%,速裁法官人均结案900.4件,审理周期为78天,比一审民事案件缩短17天。
据党建军介绍,为提升民商事案件的整体办案质效,立案庭还推出“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夜间法庭”等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错峰开庭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诉讼。
13时30分,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兴宁区法院立案庭速裁法官王坚和法官助理高文姬快步走进诉讼服务中心速裁法官工作室。
“这是一起信用卡纠纷案,已安排在3月21日开庭审理。考虑案情比较简单,中午利用远程在线组织双方召开庭前会议,顺便做调解工作。”王坚说。
打开电脑、点击登录,一系列娴熟的操作,半分钟时间,电脑桌面上显示出王坚与双方当事人的画面。
“您好,晓斌(化名),我是兴宁区法院王坚,辛苦您调整一下手机角度。”“唐律师,您听得清楚吗?”……在一问一答中,兴宁区法院推出的便民服务“午间法庭”就这样开始了。
举证、质证、答辩,庭审有条不紊。根据双方同意调解意愿,在王坚的主持下,很快达成了调解。
“OK,又成功了。”王坚一脸欢愉。
记者发现,从开庭到双方在手机上签阅笔录传回,只用了短短17分钟。
零距离观看“云上法庭”审理案件,记者除了感叹线上服务的高效、便捷外,更感受了王坚对双方当事人的亲切。从始至终,她都是把被告方称为“晓斌”,把原告方代理人称“唐律师”。
“今年以来,通过‘云上法庭’结案76件,调解54件,撤诉10件,判决12件。”王坚说。
党建军告诉记者,2021年,立案庭通过错峰开庭及时化解民事纠纷244件,服判息诉率及当事人满意率达100%。
“已经约好当事人,今天下午进村可以吗?”下午3时刚刚上班,立案庭法官何丹接到五塘法庭来电,她对接的驻村点有一起抚养权变更案件需要她配合做调解工作。
路上,何丹法官向记者介绍:这是一起离婚案,父母2020年协商离婚,儿子归男方方某抚养。2021年10月,方某将小孩送给女方粟某,表示放弃抚养权。粟某愿意接受,希望按正常法律程序变更抚养权,并要求方某共同承担小孩的抚养费。
车子七拐八弯,终于在五塘镇西龙村村口的大榕树底停下。
“法官又进村办案了。”看到法官下车,路边休闲的村民议论开来。
走进当事人方某的家,作为协助驻村法官开展工作的五塘法庭法官凌伟东向方某讲明了来意后,便配合何丹从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做调解工作。
“我现在是经常失眠,无法工作挣钱,支付不了生活费。”方某回答。
“你的心理压力过大,不要整天闷在家里。如果要咨询心理医生,我们可以帮安排。”何丹开导方某,劝他振作起来。
从方某家出来,何丹和凌伟东商量,决定再找粟某进行沟通。
“既然你们了解的情况是这样,我听你们的,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孩子抚养好。”听完两位法官的介绍,粟某说。临末,粟某还将方某的大哥大姐手机号码留下,希望法官联系他们,嘱咐他们照顾好方某。
这是立案庭“走出去”开展诉源治理的真实写照。结合兴宁区法院“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的深入推进,立案庭10名员额法官建立了10支服务队,实现对负责分管的三塘片区24个社区和村民小组全覆盖。
兴宁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秦戈兵告诉记者,兴宁区法院持续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广西法院一站式解纷新路径,既推动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又提高了审执质效,促进了矛盾纠纷从“化讼止争”到“少讼”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