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宁区法院被中国共产党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南宁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2021年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近年来,为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携手并进、和谐发展,兴宁区法院严格按照各级党委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法院干警对民族事务和民族工作的认识。利用辖区民族特色优势贯彻落实好“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加强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是推行具有民族特色的“族老解纷”模式,着力化解乡村矛盾。“族老”是壮族农村群众对同族长辈们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们的尊称。“族老”们精通当地语言、了解地方历史、熟悉本土风俗习惯,在基层农村中有比较高的威望。2011年起,该院将深入群众的司法传统,与壮族“有老有问”的伦理传统的文化契合,将“族老”引入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中,充分发挥“族老”的群众工作优势,探求建立适合当地社情民情的纠纷解决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的矛盾日益突出,该院在立足多民族聚居地实践出来的“族老调解”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族老解纷”模式,通过邀请“族老”作为特邀调解员开展立案前调解和参与诉中调解,积极作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利用“族老”丰富的调解经验达成“和”的效果,这是多元解纷机制在民族边疆地区的生动体现,是该院在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丰富“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内涵的具体实践,对构建人民调解大格局具有深远意义。目前,该院有在册“族老”30名,覆盖辖区内全部村镇社区,年龄在55-75岁之间。“族老”每年参与调解的案件将近百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5%,有效地助力当地少数民族矛盾纠纷化解。“族老解纷”曾由广西高院在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作为先进经验推广,多次受到《人民法院报》《广西日报》《广西法治日报》等媒体关注。2020年底,中央电视台《现场》栏目网上直播“族老”调解,超过1400万网友在线观看。202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由五塘法庭主办的相邻权纠纷一案因引入“族老”成功调解,作为“一站式”解决纠纷的典型案例在央视栏目《今日说法》进行播放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民族地区市域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二是建立巡回法庭常态化审判机制,推进少数民族纠纷工作诉源治理。该院紧紧围绕兴宁区“一轴四区五园”的战略布局,依靠城区党委、政府调动和支配社会纠纷解决资源,建立联调联动的“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先后在少数民族矛盾纠纷多发地区和领域成立了“十里花卉长廊生态旅游保护巡回法庭”“那安·法治保障乡村振兴巡回法庭”等七大巡回法庭,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形成全社会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解纷合力,让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组织法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庭审理,就地开庭,当庭调解,既减少当地群众的诉讼成本,又减少诉累,加强了诉源案件的化解力度。2020年11个联合调解中心和驻村法官共参与调解案件占全院一审民商事收案24.1%。
三是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宣传。法治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多集中在乡村的情况,该院通过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根据少数民族的不同人群,大力宣传婚姻家庭、最新的《民法典》以及相关配套的司法解释,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培养遇事找法、办事找法的法治思维。2020年以来,该院共送法下乡3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力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水平。
四是落实扶贫任务,助力乡村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该院选派精兵强将担任兴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助力辖区少数民族乡村脱贫致富。驻村期间,该院工作队员组织修建通村扶贫道路5850米,解决65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出行难题。坚持“造血式”扶贫,协助有关部门先后举办种植培训班、养殖培训班、厨艺培训班等劳动技术培训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能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三年累计收入11.13万元,为今后集体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配合有关部门成功打掉黑恶犯罪团伙1个,抓获犯罪人员12人。在扶贫期间,主动运用司法调解的技术和经验,化解少数民族乡村重大矛盾纠纷,盘活林地资源共计7000余亩,帮助村民争取合法收益金500余万元,为少数民族乡村改善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下一步,兴宁区法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着力宣传全区少数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着力宣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我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