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古关,开新路,打造大山里的“四有”法庭
“巍巍昆仑,千年古关,独峙天险,雄镇南天”。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东北方的昆仑关,自秦汉之际建关至今已静守千年,始终以“看得见”的厚重历史,铭刻着华夏子孙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惨烈的昆仑关战役中,更是见证了凝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华儿女铁骨铮铮、寸土不让的英雄血气!而今,山河无恙,更需要我们坚定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在昆仑群山之中,就驻守着一个在伟大抗战精神浸养中逐渐成长的小法庭——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昆仑人民法庭(以下简称“昆仑法庭”)。
作为南宁市城区法院中距离院本部最远的派出法庭(距离院本部60余公里),昆仑法庭自2017年12月20日成立以来,在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的司法实践中不断感悟,把根植于伟大抗战精神的感悟探索,内化形成了“守土有责,为民有志,公正有力,振兴有我”的“四有”法庭文化品牌。
守土有责:扎根大山回应法治需求
“胜败皆服,我们将继续扎根广西,为经济做贡献!”这是2021年昆仑法庭收获的跨年礼物——上海一企业在案件尚未审结前即送来锦旗,并对法官公正耐心的诉讼指引、释法明理、深入调查表示感谢。
该案中,原告是南宁一家供应苗木的花木场甲,被告是上海一家园林公司。2020年6月,被告园林公司承包了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一项园林绿化工程,因施工需要与原告甲花木场签订合同采购30棵朴树,约定打包总价235000元。履行过程中,原告认为已经送了31棵朴树,在已付15万元基础上,仍应支付尾款85000元。但被告认为仅收到甲花木场的21棵朴树,而10棵丛生朴树是另一花木场供货的,并且与乙花木场有8万元转账货款、签订合同等材料为证。
昆仑法庭法官在原、被告双方提交的出圃单、验收单、施工图纸、微信聊天截图、合同、发票等二十余项证据证据中抽丝剥茧。最终,依法判决园林公司在扣除10棵丛生朴树的8万元以及已付的15万元后,仅需向原告支付5000元。
这是昆仑法庭忠诚履职的一个切面,也是昆仑法庭每一位干警执着努力的方向——守土有责,以偏远小法庭的点滴努力,融入“建设壮美广西”的大潮!
昆仑法庭现仅有干警6人,包括庭长兼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2名、法警2名,但始终努力发挥“以点带面”的法治保障辐射效果。近一年来,昆仑法庭联合兴宁区工商联等先后向逾百家企业发出《致复工复产企业的一封公开信》,及时回应司法辖区内企业的法律疑惑;积极借助与昆仑镇人大代表召开联席会议等契机,深入了解基层法治需求;结合人大代表带头守法、用法、普法的实际需要,与昆仑镇人大代表开展《民法典》学习讲座。
为民有志:“三道深耕”主动助农强农
“我交不起树木价值的评估费呀”——这是一位扶贫户老人家的犯难。
去年,老人种了20年的荔枝树被相邻的小学围墙倒塌压断了。考虑到老人家的实际情况,昆仑法庭联合林业部门多方协调之后,参照林木补偿的相关指导标准以及品种、直径、年限等因素,促成双方达成了赔偿2500元的调解方案,还就学校借用老人家土地通行、修复围墙等后续事宜予以妥善约定。
要做好农村工作,就要立志“深耕基层”。
这个案件就是昆仑法庭“第一道深耕”的缩影——“深耕”乡村司法实践,让审判有温度——妥善处理“严谨中立的司法程序”和“农村群众的朴素声音”之间的关系。
针对乡村法治需求在时间、空间、类型上的多维特点,昆仑法庭坚持“第二道深耕”——“深耕”乡村法治需求,让司法有力度。在昆仑镇9个村(社区)完成了“一村(社区)一法官”便民联系点全覆盖,并作出“五个零距离”服务承诺;采取巡回法庭以及联合普法等方式,满足群众在法律援助、诉讼咨询、禁毒知识等方面的需求。
针对不断变化的发展要求和实践焦点,昆仑法庭坚持“第三道深耕”——“深耕”乡村发展特点,让保障有准度——联合昆仑镇综治办、司法所等向各村两委发出《疫情防控期间乡村纠纷化解工作指引》;在脱贫攻坚阶段投入经营的集体经济产业项目面临合同续约等问题时,主动提议组建由镇党委牵头的专题调研组,确保及时摸查、及时化解“合同到期续约”“合作模式优化调整”“明确资产归属”等法律问题。
公正有力:守正创新攻坚实践难题
昆仑法庭6名干警平均年龄仅29岁,但始终坚信“经验不足就向实践要经验,效率不够就向创新要效率”。
近一年来,昆仑法庭努力以“小样本”助力改革实践。在广西全区法院中率先探索形成《诉讼案件全流程岗位“风险点”清单》共4章46条,有效预防各环节作风廉政风险,并提炼要点对应岗位上墙公示;梳理了各级法院关于民事送达的17个文件,整合形成《民事诉讼送达规范化流程图》,涵盖5种送达类型44种送达情形;探索形成《昆仑法庭诉讼流程规范化管控节点》,将诉讼流程细化为“立案申请+移交初审+审核立案+庭审排期+首次送达……核查生效+排卷归档”等18个管控节点,明确每个节点规范用时。
在创新探索中,昆仑法庭的审判质效稳步提升,并主动分担了临近乡镇部分纠纷,收案由2018年的94件升至2020年的159件,结案率由85.11%升至96.23%;调撤率由32.24%升至36.36%;诉前化解纠纷由每年3件升至22件;平均审理天数从110天下降为67天,简易及小额程序案件更分别缩短至57天、41天;2021年截至9月6日,收案已达255件,结案198件,在收案数同比上升112.5%的情况下,结案数同比提升164%。
振兴有我:红色引领锻造法治铁军
“支部建在大山之中,扎根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这是昆仑法庭党支部在建党百年之际站在昆仑群山之上作出的郑重承诺。
昆仑法庭党支部成立于2021年3月,现有党员3名,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以红色文化引领队伍,锻造法治铁军。在采取历史文献片、学习思维导图、政治学习图书角等多种方式开展各项政治学习之外,党支部还充分结合伟大抗战精神开展各项党建活动,真正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正是在红色精神引领下,昆仑法庭近三年来不负韶华、创先争优,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不断打造“五个过硬”干警队伍。先后有6人次分获兴宁区法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集体荣获兴宁区法院“优秀党建品牌”“支部书记讲好党课”现场评比一等奖,支部书记陈龙江获南宁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3篇论文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征文”优秀奖,1篇论文获广西区高院“第一届全区审判业务专家法治论坛征文”特别奖,1篇案例分析获刊《人民司法》,2篇论文获刊《广西审判实务与探索》;2020年同时荣获广西全区法院系统“百优庭审”“百优裁判文书”。
昆仑古关守正道,不负韶华正当时。昆仑法庭成立至今虽然年轻,但根植于伟大抗战精神而在实践中内化形成的“四有”法庭文化,必将驱策法庭全体干警继续发扬“守土有责,为民有志,公正有力,振兴有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真正沉下心、扎下根、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