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薏——发扬光荣传统 不负青春年华
我是一个生于红旗下的80后年轻人,长在一个革命的大家庭的第三代。黄彰烈士、高婆、曾婆和我的外公凌建平、外婆于兆华等都是二、三十年代参加革命先辈们,由于革命工作需要战争年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家庭因红色血脉革命的基因紧密相连在一起组成特殊的大家庭。
我的大姨妈黄洁坤出生于1940年农历二月初九。那是抗日战争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外公外婆都在桂林从事地下党工作,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生下一名女孩,取名凌小华。40年秋,地下党组织的领导李克农和曹瑛决定派我外公外婆到延安去学习,因交通受阻,无法前去,组织改去安徽岩寺皖南新四军工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但孩子小怎么办,正在左右为难之时,时任广西地下党负责人黄彰和担任地下党掩护工作的高天梅说,孩子是革命的后代,由他们来抚养。我的外公外婆为了革命的事业,依依不舍地把5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黄彰夫妇,毅然踏上去皖南的征途。黄彰夫妇肩负重任,无暇照料孩子,他亲自送孩子回贵县西山老家,交给曾桂清抚养。至此,刚满5个月的大姨妈就有了两个父亲和三个母亲:生父凌建平、生母于兆华、养父黄彰、养母高天梅和曾桂清。后来,黄彰将孩子改名为黄洁坤,意为清洁乾坤。养父黄彰在1945年的桂东南起义中,不幸被捕,被反动派在贵县木梓乡杀害,壮烈牺牲。大姨妈在养父黄彰牺牲后随着养母曾婆流离失所四处转移逃离反动派的追捕,曾婆一边做地下党工作一边挑担子出卖劳动力,过着艰苦危险的生活直至解放。解放后在省高级法院工作的高婆把她们接到南宁,我的大姨妈就是在这样的特殊革命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成长为不怕苦有爱心有责任的先进青年。她没有辜负黄彰烈士和高婆、曾婆的养育和殷切希望,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培养下初中入团,高中入党,毕业后被保送西安西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光荣入伍成为军校大学生,毕业分配到总参三部二局在部队工作20年,后转业到广播电视厅工作。
我作为革命的第三代,从小了解知道黄彰烈士、高婆、曾婆和外公外婆先辈们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斗争中,他(她)们作为广西地下党工作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她)们不仅是平凡而伟大父亲、母亲时刻担起了养育革命后代的责任,更是在革命需要的艰苦斗争中抛弃小家为国家,至今重读1995年外婆写信给十五岁的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了:“…… 十五岁为了生活我独自远离家庭,自食其力找工作了,在极端白色恐怖环境下,我毅然投向了革命,那时刚十六、七岁,从此转变了人生的道路,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外婆她们的青春年华为党奋斗献给了坚定的信念感染和激励着我,先辈们的事迹动人心魄,革命情操感人肺腑!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由于我从小生活和成长在这样氛围的大家庭,跟着外公外婆、姨妈、舅舅们和老表们经常到大姨妈家聚集一起玩,特别是逢年过节来来往往已经形成习俗,围着两大桌准备好的饭菜快乐相聚,高婆、曾婆和大姨妈过年还给的压岁钱,希望我们健康幸福成长,勉励我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两个特殊革命家庭让我感受到一家人从来没有分开过,一起扶持牵挂走过艰辛,一起分享幸福关爱。
继承革命先辈的遗愿,发扬光荣传统,把青春年华献给所爱的司法为民的事业。我现在在南宁市兴宁区法院执行局工作,任书记员,2007年入党,支部纪检委员,2019年曾获市中级法院授予的南宁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传播法律文化,让社会和老百姓感受到法律公心。我们家连续三代人曾在高院、中院和基层三级法院工作过,与法院建设发展一起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我的外公外婆解放后也和高婆一起曾在广西省高级法院和司法厅工作,我的母亲凌韶群原是南宁市中级法院审判员现已退休。认真学习党史回首建党百年路,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具体工作中。我从事的法院工作不论在民庭、行政庭,或是现在执行局的执行事务中心“大庆工作室”,都要像它的命名一样,用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和铁人精神作为动力,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服从工作需要听从组织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城区十四五规划实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甄薏
2021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