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中,因各国语言不同,会有不同的翻译人员将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即时翻译成相应国家的语言,称之为“同声传译”。
如今,在法庭的庭审过程中,也实现了“同声传译”。兴宁区法院通过“语言识别系统”软件,与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协调对接,直接将法庭开庭时的当事人、法官、合议庭成员的陈述、问话、回答转换成文字,在庭审笔录中如实进行记录,识别率高达95%以上。2017年3月1日,民一庭在开庭审理一起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间借贷案件时成功运用该系统进行了庭审记录,当事人、法官的发言实时从声音“译”成文字写入庭审笔录中,书记员只需留意发言之人与笔录中的发言人身份是否相符、内容是否完整、译文有无错漏即可,如有不符,适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彻底改变了以往庭审流程相当大程度上要依赖书记员记录速度、归纳能力的状况,使得庭审更加流畅、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庭审效率。此举使兴宁法院 “智慧法院”建设进一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