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部署,在执行工作中,切实转变执行作风,严格规范执行行为,进一步深化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分权运行的审执分离机制改革,通过繁简分流、组建特色执行团队和执行联动等机制,推进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执行的司法资源配置,打造出一支执行的铁骑之师。
一、全面深化审执分离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执行警务化、专业化、规范化。在执行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控以及处置,及时、全面、高效地发现以及处置被执行人的财产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必然要求。在执行实施工作中,该院从基本的财产查询、冻结、扣划到对财产的搜查、扣押、交付都形成规范的流程图,由执行司法警察按照警务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实施,使执行实施工作专业化,有效地规范了执行行为,提高了执行效率,从而促进执行权的高效、规范运行。
二、全面推进繁简分流机制,进一步优化执行司法资源配置。该院执行工作的繁简分流首先体现在简化裁判文书的制作和签发上,并形成“万能执行法律文书”模式,在一份裁判文书上,实现对财产的查封、冻结、扣划和扣押。其次是打造“电驴执行”,为避开城市的交通拥堵,对发现的财产距离法院10公里以内或在在易拥堵路段的,将电动自行车作为执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该院共配置有21辆电动自行车,自2016年7月开始“电驴执行”以来,共累计行驶30000多公里,冻结、扣划银行存款6000多万元。
三、组建特色团队,凝聚司法智慧,助力解决执行难。在第二个“执行月”活动中,该院共组建了包括由兴宁区政法委书记挂帅的执行团队、“族老”执行团队、刑事法官联合执行团队、社区“三联”执行团队等十二支执行团队,改变了执行战线上以往由执行法官单独作战的局面,将党委、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的司法智慧凝聚起来,向执行的“骨头案”宣战,通过执行团队,共执结了6件“骨头案”,开创了解决执行难的新局面。
四、联动执行,依法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打击力度。执行案件中,大部分被执行人都像“隐形人”一样无法查找,“人难找”是造成执行难的客观原因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与辖区公安局开展联动执行,由法院将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向公安机关报备登记,再由公安机关将其在日常治安管理行为中发现的被执行人信息及时提供给法院。今年以来,该院共向公安机关报备被执行人信息78人次,通过公安机关提供的情报,共找到被执行人26人次,通过公安系统的司法资源能够有效地找到被执行人,让被执行人无处可藏。在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上,该院多次与辖区公安局、检察院召开联席会,共同研讨三家司法机在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上关存在的问题,统一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认识,形成公检法打击拒执机制的常态化。自今年以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5件7人,其中7人均被公安机关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3人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人因犯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处以刑罚,让规避执行的老赖付出了惨重的法律代价,大大加强了执行工作的威慑力。
五、充分利用媒体舆论,加大对对失信曝光及惩戒力度。该院在执行案件中,除依法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外,还通过在地铁上、广播上、电视上、公交车上等新闻媒介,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形成立体化、流动化、形象化的老赖曝光台,其中在公交车上曝光老赖信息,还获得了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对重大执行活动,该院还邀请电视媒体进行全程跟踪,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现场监督,通过阳光司法来曝光失信行为,树立司法公正。今年以来,该院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300多人次,其中有51人因失信曝光而被迫主动履行了全部义务。新闻媒介不仅曝光了老赖信息,更加在社会上营造起人人参与破解执行难的社会舆论,为破解执行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