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宁区法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牢牢抓住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将其作为科技强院的重点工作来抓,2013年,该院依托互联网技术,率先开通了全区首个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它与官方微博、微信一起,作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有益补充,搭起与人民群众间互动交流的服务平台,不仅向公众提供审判、执行案件流程进展信息和裁判文书查询服务,还为群众提供了网上立案、远程办案、法援维权、在线答疑、预约查档等服务,让司法工作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真正做到了便民、惠民、利民,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各项工作较突出,该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工作多次得到自治区高院、南宁市中院领导的肯定,2014年,该院还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
以提高立案效率为出发点,搭建“网上立案”工作平台。“立案烦”、“立案难”一直是群众对法院工作反映较强烈的问题,而导致立案工作来回反复多是因为材料不齐全原因导致。为了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到实处,2013年12月,该院依托自有的诉讼服务平台,开通“网上立案”服务功能;在随后的2014年11月,该院又同时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开通此项功能。该平台可以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互联网上提交预约立案申请,提交成功后设有专人在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审核通过后,当事人可以根据预约时间直接到法院预约立案窗口直接办理相关立案手续,由此大大缩短法官审核材料时间,提高办理效率。截止目前,该院已通过网上立案平台收到网上预约立案申请66件,审核通过32件,平均到现场办理立案手续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完成。该平台使用以来,在提高立案工作效率上已切切实实起了一定作用,不断满足了群众对立案工作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司法需求。
以便利当事人参与诉讼为关键点,用活远程网络应用平台。为解除当事人为参加诉讼反复舟车劳顿、长途奔波的后顾之忧,该院着力建设以法庭为支点的法院内部四级网络远程应用平台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即时通讯应用平台,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利用远程网络应用为当事人提供便利服务。在工作中,该院把派出法庭建设与院部同部署、同推进,使院部、派出法庭所具备的功能相同。2012年5月,该院率先实现了法庭与院部、中院、高院的内部四级网络贯通。对于流动人口诉讼难的问题,该院结合当前网络运用普及率高的特点,于2014年3月申请了专门用于办案的QQ工作号,并配备专用于视频接待的远程接待室方便立案、审理和执行阶段中工作的开展。同年3月5日,该院首次成功对一名远在玉林的当事人卢某进行立案接访并已通过,QQ远程视频成功接待当事人52 人次,办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也切切实实地互联网中感受到司法便民、为民的好处。
以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为根本点,创建“法援维权”平台。为进一步突出对青少年、妇女儿童、涉军等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爱和帮助,该院通过诉讼服务平台增设了的“法援维权平台”。该平台包括法律援助、妇女儿童青少年维权、涉军维权、在线咨询四大板块内容。群众可以根据需求,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涉及法律援助工作的范围、机构介绍、申请条件、申请方法、法律条文、法援行动信息、图片信息等内容;还可以迅速查询到妇女儿童青少年维权、涉军维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救助途径、救助渠道。如有疑惑还可以在线向法官咨询相关法律,第一时间获得法律援助。平台开通至今访问量已达32040人次,“法律法规”板块访问量3457人次,把对特殊人群的诉讼服务从有限的人工服务拓展到无限的网络服务,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更多的贴心服务和帮助。
以普法解惑为落脚点,增设“在线答疑”窗口。为方便当事人和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判后答疑和普及法律知识,该院还在诉讼服务平台中开设了“在线答疑”窗口。当事人和群众可通过提示窗口提问,该院设有相关工作负责人在后台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为了保证回复及时,该院落实专门部门专门人员每天上网处理问题和信息,接到问题后制作问题处理单,层层转到相关部门处理并保证在三个工作日内在网上作出回复。自2013年12月平台开通以来,“在线答疑”窗口访问量已达15065次,已为网民解决法律问题152件次。“在线答疑”窗口的增设,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表达法律诉求的渠道,一定程度上促进矛盾纠纷疏导化解,有效树立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目的,增加“预约查档”功能。为了适应诉讼档案电子化发展要求,该院在诉讼服务平台增加预约查询纸质档案的功能。对符合查询条件的当事人、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可利用诉讼服务平台的预约查档窗口功能在线申请查阅诉讼档案。预约成功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则按照约定时间准备好要查询的档案,避免以往出现因工作人员不在无法查档或排队等候的麻烦。此项功能的推出,有效地满足了当事人和相关部门日益增长的对档案查阅更高需求,同时也进一步缓解该院档案管理人手少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相关人员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使工作效率能得到的最大限度发挥。